北京时间今天早上八点钟,史蒂芬·霍金教授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写了一段话,放在这个书单的开篇,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中秋佳节,这个重要而古老的文化节日,就在眼下了。全世界很多文化都有赏月的习俗。科学家也赏月——当我们的好奇心被茫茫宇宙吸引时,通常,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第一眼看到的是月亮。因此,嫦娥既是古老传说,也是中国航天局的探索工程,估计不是偶然。
月亮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的明灯,它照亮我们的思维殿堂和科学探索之路。月亮丰富我们的故事,启发我们的艺术,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以及在宇宙中的角色。今晚,当我们合家团圆、赏月吟诗、寻找嫦娥和玉兔的身影时,不妨也细细体味下,月亮,作为个体以及地球“居民”之一,代表的涵义。
——SH
《伴月共生》
作者:[日]藤井旭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02
小时候走夜路,我总盯着月亮看,猜想其中的嫦娥玉兔在做些什么。月出皎兮,月伴人行,兜兜转转,它总在那里,如同为黑夜点起一盏小灯。如今,长大的我已经习惯了月亮的夜夜陪伴和望朔轮变,当人类的足迹从月球迈向更深的宇宙空间,我们对距离最近的月亮抱有的好奇似乎也更少了些。其实,每一天的月亮都有着自己的月龄和美丽的名字,比如蛾眉月、弓张月、上弦月、立待月、居待月,不同时节的月亮也藏着不同的物候密语和情感联结:中国人在阴历八月十五中秋圆月之下,有一系列寄望团圆与好运的仪式;在日本,阴历九月十三的月亮叫做“栗名月”,一因那是栗子成熟的季节,二来阴历十三日的月亮形若栗子。月亮不是理所当然的,也并非静止不动,每一晚的月亮亦有着不同的轨迹。在《伴月共生》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我们在同一地点所观察到的空中的月亮每天都会向东偏移约12度,月亮每天出现的时刻也都会向后推迟约50分钟——当然,这是一本“强行”科普月亮之书,却充满着呼唤我们发现、重识、爱上月亮的浪漫温情。科普作家藤井旭为月亮“代笔”的小传,充满着东方文化对于月亮特有的细腻感情与向往之意,令人阅罢不禁抬头,温柔远望这一轮伴你我共生的明月,甚至想找出书一开头的公式,来算一算今晚月龄几何。
《七堂极简物理课》
作者:[意]卡洛·罗韦利
版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博集天卷 2016-05
这七堂物理课面向所有人开放,无论你对现代科学是否了解,无论你是否曾望向星空深处思考你我存在于此时此地的意义。七节课的全部讲义只有90页,差不多三万字。作者卡洛·罗韦利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将量子力学、相对论、粒子物理学、热动力学以及其他领域的科学精粹浓缩到七堂课中,出人意料且短小精悍地阐释了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于物理学的认知。他的授课简洁明了而又充满诗意,仿佛一边说着故事,一边带着我们置身于宇宙的浩淼浪漫之中,用优美的物理理论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于时间、空间、天地造物的本能的概念。在这七节课上,我们会慢慢发现,原来空间的弯曲、时间的伦理甚至一切现实,和我们的固有认知其实相去甚远。这七堂课的经历,仿佛一次冒险、一场伟大的旅行,充满着年轻、好奇、诗意与感动。(最后一节课高能,请自备纸巾。)
《宇宙的历程》
作者:[美]布赖恩·托马斯·斯怀默 [美]玛丽·伊夫琳·塔克
版本: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新知 2016-01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两位作者一位是数学博士,一位是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史博士,专攻东亚儒学,所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杜维明做出的解读是这样的:“这本书从精神人文主义的视野展现了由天地人三才交融而成的共同体。”两位作者心怀着对宇宙创造力的敬仰和对保护人类家园的关切,把截然不同的学识编织在一起,娓娓讲述了一个关于宇宙、地球和人类演化的史诗故事,而这个故事将改变我们对于物质和时间的旧有认识,重新唤起我们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和使命的思考。正如该书第一章所说的:“当代科学的一大发现就是,宇宙并不是简单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故事——一个我们身处其中、归属其中并从中而来的故事。这个故事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我们是谁。正如一花一世界,银河系是以星系形式浓缩的宇宙,我们也是以人体形式浓缩的宇宙。每次我们仰望夜空,惊叹于宇宙的大美,这时实际上是宇宙在思考它自身。”
《宇宙: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
作者:[英]尼古拉斯·奇塔姆
版本: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08
这本书由近200张精美绝伦的图像构成,其中的近地空间图像由众多人造卫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组成的庞大舰队拍摄,还有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为我们带来的宇宙深处的瑰丽景象。翻读此书,仿佛化身为一颗永不停歇的光子,正飞向茫茫寰宇,在几分钟内,遍历太阳系各位友邻,经过银河系的核心地带,转而拜访我们星系的邻居大、小麦哲伦云,历览星系们的演化、相互作用乃至并和,聆听回荡在宇宙深处的撞击回响。继续推进,我们将进入一个更为陌生而广袤的王国,在大尺度的宇宙结构上观看仿若微尘的星系团们。最终,我们与光一起走向无尽的黑暗,触摸可见宇宙的边界。
《宇宙使用指南:如何在黑洞旋涡、时间悖论和量子不确定性中幸存》
作者:[美]戴夫·戈德堡 杰夫·布洛姆奎斯特 等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6-05
这本书在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在不使用数学公式的前提下,将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大爆炸之内的现代物理学顺利介绍给普通人(或者说,一个文科生)。好的物理学科普书,既要足够友好,使读者不至于被大量数字与术语搞昏了头脑,同时要有情怀、让人受到启发甚至感到激动——这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以上几本书都做得不错)。除了相当友好的话题与插图,这本书还自带一种谢耳朵腔调,字里行间流动着geek之美。关于薛定谔的猫是死是活、你能不能达到光速还在镜子里看见自己、怎么建造时光机、对改变过去可以抱有何种期待、在时间的开端都发生了啥、我们不存在的概率有多高——这些你敢想或是不敢想、想过或是没想过、问出来或是憋在心里的问题,书中都提到了。正所谓啊,朋友们,到处找人问,冥思不得解,积郁终成疾,不如翻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