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云腾
刘镇伟偶尔流露出疲惫的神态。在一个暴雨骤降又突然停止的下午,刘镇伟接受了许多采访,而这对于已经60岁的他不啻于一场生理上的考验。
在谈到9月14日就要上映的《大话西游3》时,他却少有地表现出一种脆弱,“像朋友一样,你接受我的时候,就宽容一点,包容我一点,爱我多一点。”
刘镇伟于1952年出生于香港,在而立之年才逐渐从财务成长为电影编剧、导演。上世纪的90年代,这位香港喜剧导演曾是票房与口碑的保障。“天马行空的想像、肆意放纵的幽默、让人哑然失语的无厘头”成为他行走江湖的标签。
在电影观众心中和过往的媒体报道中,刘镇伟的名字也常被与周星驰、王家卫等一同提起,被视为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代表人物。他自己称之为“那杯茶的味道”,喝下去就知道是“刘镇伟”。
刘镇伟、王家卫
然而,如今的刘镇伟却开始被市场和观众视为“票房毒药”、他也更愿意把自己定义在“单纯地制作电影”方面。这部《大话西游3》对他来说正是这场漫长的冒险关键部分:克服戴在自己头上20年之久的高帽、与众人对经典续作必然的质疑与敌意。
在内地市场,刘镇伟没有周星驰和王晶那样的好运,却代表更多正在北上寻找机会的大批香港导演。他们在娱乐产品的低端均衡年代获得了成功,之前拍摄的作品已内化成自己路径依赖。在内地刚刚苏醒时,或许还能继续有效,但很快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二次突破、甚至只是在这个行业继续活下去的机会?
刘镇伟踏出新的一步,也因此惴惴不安。在采访的最后一分钟,他反问《三声》(ID:Tosansheng)记者是否“喜欢”这部电影?——同样的问题他在电影点映时询问过其它媒体、电影人及普通观众。
“做市场调查,回应非常好,我这一个多星期开始做访问,碰到你们很多访问我的人,有些人看过之后,他们给我的反应都非常正面,我慢慢觉得心就放下来了。”
“紧箍咒”
“《大话西游》的光环,我一出来摆一个架子,什么大导演,不需要,根本不是你与生俱来的。你别真的拥有它。”
《大话西游3》是刘镇伟导演的这部新作。作为《大话西游》系列的收尾之作,该片由春秋时代影业、乐华娱乐、星光联盟出品,想讲清楚前两部电影中没讲清楚的细节故事——“我想解答给观众,我有这个冲动在两年前开始做这部戏。”
我们在那个下午花费1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当莫文蔚依然在用当年的表演方式来扮演白晶晶、已被情怀所裹挟的《一生所爱》再度响起,这部电影似乎还保留有与当年相似的气质,但实质上却又呈现出迥然的面貌。
无论是演员唐嫣、韩庚代替朱茵、周星驰的选择,还是再度流行的穿越设定、与前两集相反的喜剧式收尾,可以感受到这部电影都在试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刘镇伟不喜欢在电影里加太多深层次的讨论,他将自己的这部电影比作“甩包袱”,“你一定有一个这个东西,放下包袱面对新的东西。”
新片不同于刘镇伟2005年拍摄的《情癫大圣》、与2010年拍摄的《越光宝盒》。在这两部作品中,前者延续了《大话西游》的世界观;后者则借用了《大话西游》里的部分设定,包括朱茵、蔡少芬在内的许多前作演员也在友情客串。《大话西游3》能够延续下来的似乎只剩下莫文蔚饰演的白晶晶、以及躲在监视器身后的刘镇伟。
他如此解释进行颠覆的原因,“《情癫大圣》就是《情癫大圣》,《越光宝盒》是唯一一部我真正恶搞的电影,但是我这个恶搞是有逻辑性的,把很多大的电影的精彩桥段放在一个电影里面,跟至尊宝没关系,跟紫霞没关系。”
刘镇伟选择如此操作的原因,或许在于这部系列的原作太过知名——多年前的《大话西游》改变了这部电影主创几乎所有人的命运——像一个魔咒始终萦绕在其身旁,成为今后作品的一把标尺。
用刘镇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被套上了“金箍”。“我才发现原来我是孙悟空,观众是唐僧,二十多年来,从来不问其他电影,老是问来问去都是《大话西游》,金刚箍在我头上。”
《大话西游》系列在1995年于香港和内地上映,在当年以票房惨败收场。《大话西游》共投资6000多万港元,第一部以2500万收场,一个多月后发行的《大圣娶亲》最后的票房为2900万,只能勉强收回成本。当时协助拍摄的西安电影制片厂认为其,“不能体现西影厂的文化追求”,甚至私底下称其为“文化垃圾”。
两年后,这些作品在内地互联网上陡然走红。“笑中带泪”式的喜剧手法得到外界的解读与追捧,甚至被视作“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刘镇伟还记得《大话西游》当时被内地翻新又炒火的情景。“王家卫打电话给我说火了,周星驰也打来电话,原来这部片子这么奇怪,在电影历史里面没发生过。”
虽然在采访中,很多当事人都把那个时代的成功视为“枷锁”或者“紧箍”,但它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给了投资人和导演们以足够的信心,特别是在所谓的IP时代。其中包括在我们面前接受采访的刘镇伟。“你们享受过很成功的哭的版本,现在我还你一个紫霞。总之就是开心,大团圆的感觉。”
“是意外,不是经典”
多年前,刘镇伟在接受《凤凰非常道》采访时谈道,“在我来说,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定位就是一定要在市场上面找到一个商业的定位,有很多的投资方会很想找这个导演拍戏,等有一批固定的观众的时候,我慢慢地变成把自己个人的风格慢慢灌注进去。”
早期的刘镇伟属于优秀的商业导演序列。票房号召力一度达到行业最巅峰:为弥补王家卫拍摄电影票房损失的《东成西就》在当年度收入2250万港币,进入票房排行榜的前10名;他和元奎联合执导、与周星驰合作的第一部电影《赌圣》打破香港电影4000万港币的票房纪录,直接促成他与周星驰日后的长期合作。
但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在出现:刘镇伟的电影数目和质量正呈下滑趋势。在豆瓣上,他近来的《越光宝盒》的评分为5.2分,《完美假妻168》的评分为4.3分,《东成西就2011》的评分则仅为3.9分。
在《三声》(ID:Tosansheng)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刘镇伟强调自己不羡慕王晶、周星驰等人在内地的如鱼得水。但某种程度上,在电影中心北移已是无法更改的趋势中,刘镇伟回头已无路——必须面临内地市场的严峻考验,也只有让“很多投资方在我身上赚了钱”,才能继续他的这份事业。
刘镇伟的应对方法是同时进行几个项目,进展之快与他前几年的蛰伏时期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却又符合他的操作习惯。2015年下半年,刘镇伟大概有3部作品开机,《大话西游3》、《大闹东海》、《蹴鞠》,而最近又开拍了网剧《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不出意料,四部作品都在内地拍摄,目标群体业都是内地观众。
在内地票房快速崛起的两年中,香港导演已经是票房成功率最高的群体。其中原因在于,这些经历过早期市场和初级工业训练的香港电影团队,具备相对较高的执行力,以及对于部分商业类型片的有效理解,能令剧组高效多线运转,用最短的时间拍摄完成,于是其产品也能够快速弥补市场供需之间的缺口。
不过,这样的生产模式并不意味生产能力的真正提升,而是更接近生产能力的地域转移,并且在面临中国内地、好莱坞和韩国等电影竞争时,开始显示出某种疲惫和单薄。换句话说,香港电影行业所所固有的问题并没有在看似繁荣的内地市场里面得到解决。
刘镇伟也在强调着自己的不同、改变和进步,“你刻意想经典的台词,我不反对,但是如果你为经典而经典,很刻意做的东西,不是我。我从第一期开始就是一个意外,干吗把一个意外的事情当成真的经典,刻意做一个经典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很笨很傻。”
但是,在贴近内地观众群体上,他自己承认有一定难度。“周边的人他们的文化,这些东西都要学,不是天上下来就可以。我们当初到内地很多不知道,不懂,但是慢慢慢慢你从生活里面交朋友这些方面,他们的思维怎么样,慢慢了解多一点。”
困惑或许不会因此缓解,在香港导演的身上可能会慢慢放大。在《美人鱼》大卖之后,“星爷”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时说,“我每一秒都在想观众喜欢看什么。途径是什么?猜啊!有时候也看看数据,问问朋友。不过很多时候你认为有效果的其实效果并不大,常有这种事,有时候猜中的机会会多一点,也有时候大部分都猜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