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
2018-08-07 12:09:29
一是娱乐精神过头,人格形象裂变。互联网每年都有那么一两次网民狂欢。恶搞黑人是网民的一贯做法,体现了包容、共融、参与的网络精神。然而大众娱乐没错,偶尔全民狂欢也有喜感。但是娱乐但不能心藏龌龊,肆意揭发他人短处,晾晒他人的弱势。况且如果学校和个人有违法行为,法律自会处置。如今流言蜚语的舆论审判代替了司法审批,道德攻击替代了法律惩戒。
二是将“黑”进行到底是道德优越感作怪。此次网民狂欢由部分大学生领衔,不少所谓公知凑热闹赚曝光度也堂而皇之拿人开涮。不少本科生嘲笑蓝翔技工学校,甚至把清华大学与它同时放置于大众目光焦烤。正牌军与野鸡大学的比对,狭隘的价值观驱使下,学历优越感和道德优越感无限扩大。
三是赤裸裸戏谑的背后是白领对蓝领阶层的心理歧视。这种歧视,有对社会分工的不解,有对收入的极差的非议,有对劳动时间与劳动效率的不匹配的抵触。实际上拥有挖掘机技术非高大上所能形容,他们的工资岂是我们想象的到?年薪高的让我等这些小白领只能仰望天空。故而歧视便心安理得起来。
此外,如此大规模高级黑“技工”,宣告这几年国家高等教育体质改革特别是极大推崇职业教育的成果依然不显著。职业教育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就业理念依然占据主体,多元化的职业认同不被看好。
黑,与不黑,是互联网赋予每一个网民的权力。但是,每粒尘埃都有光,野百合也有春天。你人格高尚的前提是他人予以你的尊重。拿他人尊严开刷的行为,恶意的“黑”与互联网精神背道而驰,纵然“黑”能带来欢乐,也不会有高尚。因为平等,是人性光辉绽放的起码。惟有彼此尊重,生命才有可能美好的一塌糊涂,欢乐才能幸福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