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刘云山同志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精准科学选人用人”。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最重要的执政资源,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务必要从严把好规范关、管理关、约束关,打好制度、监管、问责的“组合拳”。
从严把好规范关,扎紧制度“篱笆”。 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规章、制度措施来加强对选人用人行为的规范,为选人用人工作架起了“指路灯”、开启了“导航仪”。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加强和完善选人用人相关制度,需填补制度漏洞和空白,把制度“篱笆”扎得更紧密,做到严丝合缝,才能根治选人用人中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严,而难于言之必效。”有制度而无落实,那么制度只能是一个“空壳子”“花架子”。选人用人制度只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才能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之风,才能消除选人用人中存在的“雾霾”。
从严把好管理关,常亮监管“明灯”。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将选人用人置于阳光之下,通过千万双眼睛的“紧盯”,才能让选人用人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不实之风无所藏匿、无所遁形。组织部门担负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职责,对选人用人监管发挥关键作用。组织部门要规范选人用人具体操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认真核查,做到不疏漏、不遗漏;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纪检部门在监督选人用人过程中既要找准“发力点”、蛇打七寸;又要形成“震慑力”,教育警示,避免“雾里看花”。广大媒体要利用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透明度高等优势,充分发挥各地选人用人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对不正之风予以曝光。同时,媒体要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导向,提升全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让全民参与的“落脚点”真正能够落到实处,使全民监督蔚然成风。
从严把好约束关,高悬问责“利剑”。“见微要知著”“治乱用重典”。问责是制度的必然“宿命”,有制度约束,就必须有问责。对于在选人用人中出现的不正之风,诸如拉票贿选、买官买官、跑官要官、违规用人、干扰换届,坚决露头就打、真抓严打,决一查到底、问责到底,决不姑息迁就。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明确责任主体、具体追究情形,通过严格有效的问责机制,高悬问责“利剑”,坚持“零容忍”态度,才能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成为常态,才能建成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