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式营销型汽车配件网站模板

常见问题解答

国产顶级“二次元”IP:三国

2017-07-21 15:11

《三国演义》一直是中国人民津津乐道的名著。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至今仍是家喻户晓。这本书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东亚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中国古典小说。究竟什么原理导致的《三国演义》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够在汉字文明圈长久不衰?

 

小说的三国,而非历史的三国

 

我们现在熟知的三国典故,多是来自小说《三国演义》,早已脱离史实,是纯粹的小说。《三国志》中的人物形象和《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所喜爱的三国,并不是正史中的三国,而是经过演绎和修改的故事三国。

 

宋代以前人们对权臣并没有后来那种反感,因此曹操的形象在正史《三国志》里,其实非常高大。他不但是个军事奇才还是个卓越的政治领袖,更是一个结束了北方战乱的英雄。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其形象开始一路下坡逐渐变得奸诈狡猾,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已经和《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相差无几了。这个过程也正是中国集权化加强,人们的观念中对权臣的看法逐渐变化所致。

 

这个时候正史《三国志》中的英雄曹操自然不被大众所喜,而且在很多野史中逐渐黑化。当《三国演义》描述曹操的时候,不一定是作者个人对曹操有什么偏见,而是吸收了大量之前的野史记录所致。

 

曹操是被妖魔化了,诸葛亮则被神圣化,原本在《三国志》中他是一个长于内政但是短于军事的人,但是因为“鞠躬尽瘁”被之后的儒家观念所喜,因此逐渐成为了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和作者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是罗贯中所著,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或者明中叶。《三国演义》基本是迎合了明代的价值观念。明清之际恰恰是程朱理学大成之际,《三国演义》在故事中出现的一千多个人物全部是儒家心中正反派的具象化。

 

在日本,三国故事,座无虚席

 

不过《三国演义》的输出却并非一帆风顺。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次被翻译成日语的时候叫做《通俗三国志》。译者为京都天龙寺僧人义彻、月堂兄弟,两人从1689年开始,费时三年共同译成后,署名“湖南文山”刻版刊行。

 

此时距离三国演义诞生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百年了。而且在译成之后很久依旧只是在僧人内部流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与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应邀到达日本,带去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这是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但一直到战国时代为止,儒家在日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官学”地位。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一个人而改变了。公元1600年,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获胜并夺取全国霸权,随后于1603年迫使皇室封他为右大臣和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天的东京)开设幕府,开始了将近三百年的德川幕府统治。

 

德川家康既是一位精明的政治统帅,也是一名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大学者。他曾经邀请藤原惺窝讲授《贞观政要》和《汉书》,出版《诗经》、《易经》等中国经典,聘请林罗山为儒学顾问,学习和研究儒家政治文化。

 

儒家政治文化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得势一方面原因是统治者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之后,德川统治者急需巩固自己的政权,恢复社会政治秩序,重建道德基础,而原来曾经在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佛教已经走向衰落,不堪为用。

 

之后《三国演义》开始了漫长的本土化过程。到了1836年,随着《绘本通俗三国志》的出版,日本迅速刮起了三国热。《通俗三国志》以罗贯中《演义》为基础,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合并一百二十回成五十回的日语版《演义》通俗读本。还在意犹未尽处多做了补充,因而更近乎编译,而非忠实于原文的逐句翻译。

 

19世纪末,在大阪庶民区仍有许多说书场常年讲说三国故事。故事太长,听者多半途而废,但只要书场门口贴出“孔明今起出场”告示,听者必又纷至,以致座无虚席,可见三国故事于当时日本之普及。

 

而与此相呼应的就是此时经过两百年的本土化,儒家已经在日本深深地扎下了根。以至于到明治维新前夕,哪怕是倒幕派的口号都是基于儒家思维“尊王攘夷”,可见《三国演义》在江户时代大兴并非是一个巧合。

 

朝鲜越南也是三国死忠

 

和日本不同,三国进入朝鲜半岛的时间要早得多。目前已知至少在1569年6月之前,该书就已经进入朝鲜并且被士大夫阶级所熟知。

 

在传入之初,大部分的朝鲜士大夫其实和明中叶以前的士大夫一样是对《三国演义》持批判态度的。他们援引孔孟或程朱之著述,对《三国演义》等中国通俗小说,采取排斥的态度,批判《三国演义》的非正统性、非伦理性、非史实性和淫乱性。

 

不过朝鲜作为最地道的儒教国家,《三国演义》对他们自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这也让部分开明的士大夫放下了偏见。例如李朝著名文人金万重对《三国演义》等中国通俗小说所特有的、为正史所无法替代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其罗氏演义之权舆乎。今以陈寿史传、温公《通鉴》聚众讲说,人未必有出涕者。此通俗小说之所以作也。”

 

和日本一样,朝鲜完全接纳《三国演义》也花了不少时间。一个契机让朝鲜人对三国的痴迷达到了巅峰——壬辰战争。在战争中大部分的朝鲜国土被日军所占领,大量人口被掳掠。在明军帮助下复国的李氏朝鲜需要强化儒家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在这个思潮下,三国故事在朝鲜备受欢迎,几乎人人都知道刘备、关羽、张飞。

 

除了日韩之外,受到中国影响最深的就要数越南了。在历史上,越南与中国自古就关系密切。从秦汉到唐代,越南长期被中国王朝统治,越南历史学家称之为北属时期。

 

在后黎朝,越南的统治阶级更是独尊儒学,使儒学进入一个鼎盛时期。特别是黎圣宗,他把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风民俗各个方面,使儒学成为越南封建社会后期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

 

因此越南有了深厚的儒学基础。而且和日韩不同,越南曾经几度被中原王朝直接统治,而明朝就是其中一个。因此有着不少侨居的明朝遗民或者兵士,相比日韩而言,这个传播媒介无疑更加直接。

 

目前所见越南汉文历史小说基本都采用了章回体结构形式,这种形式正是越南作家跟《三国演义》学的。在越南所有的历史小说中,《皇黎一统志》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也被称为越南中世纪文学的杰出代表,其所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早已为学界公认。

 

 

受《三国演义》影响而作的《皇黎一统志》是越南著名的汉文文学作品 / http://goodreads.com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也是越南文字拉丁化后,第一部被翻译成新文字的外国小说,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日本让三国走向世界

 

如果说中国用文字和插画组成小说让儒家世界认可三国,那么日本就是用游戏和动画让全世界知道三国。毕竟随着百余年的变迁,东亚三国的儒家传统都在减弱,尤其是朝鲜半岛,连汉字都抛弃了,一般人根本连原著小说都无法阅读。

 

1971年,横山光辉的漫画版《三国志》开始连载,一直到1986年,单行本共60本,发行数千万册。这部漫画后来又改编成动画,在日本国内外都颇受欢迎。

 

但在新时代的日本三国作品中,很难再看到小说中那种儒家思维具现化的人物。遍数二战后来自日本的三国作品,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个个符合现代人观念的英雄,不存在过去那种几乎完美的具现化的“神祇”或者“魔鬼”。

 

以曹操为主角的漫画《苍天航路》便是其中典型,在里面没有那种绝对的善恶,有的只是为了各自的理想而行动的英雄们。在《钢铁三国志》里,诸葛亮化身反派但是最终目的是为了拯救世界。

 

此时的三国作品,比《三国演义》还要演义,很多只是借鉴了三国演义的人设,但是其核心完全是现代动画“拯救世界”的套路。

 

游戏更是将三国文化发扬开来,让年轻人对之着迷。1985年,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的《三国志》游戏发行,截至2016年,已经发行了13代产品,堪称模拟游戏史上的佳话。此后,三国游戏一发不可收拾。这部经久不衰的游戏是无数中国年轻人的童年记忆。

 

而《孔明传》之类的掌机游戏更是陪伴了包括中国80、90后在内全世界很多孩子的童年。原著中的火烧新野无论多么精彩,相比起自己在手掌上手动制造“火攻”而言,记忆的深刻度都会弱很多。

 

而《三国无双》中武将的打斗,也将三国人物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已经去除了正邪对立和善恶分明的政治分野,完全中立化了。

 

这和《苍天航路》一样摒弃了传统三国那种红白脸的善恶模式,几乎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个世界更好,这无疑比非黑即白更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不少欧美人,在成为了“日式三国”的发烧友之后去读原著,读出了和东亚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日本在动画和漫画界的地位也为三国文化推波助澜。日本的漫画仅仅在2003年就在美国取得了48.4亿美元的销售额。2007年,德国售出的70%的漫画来自日本。类似《龙珠》之类的王道漫画已经成为了不少欧美人的童年回忆。

 

日本通过精美的人设和现代化的解读,使三国散发出不同以往的光芒。毫不夸张地说,虽然三国文化诞生于中国,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还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