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蹭蹭涨 是时候晒晒新兴、绿色产业了
作者: 日期:2019-11-26 阅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9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前8个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
关于特点,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贸易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等。
喜大普奔,GDP还在蹭蹭往上涨,“环保与经济不可兼得”的论调再迎铁证打脸。更重要的是,就个中特点而言,我们应该直面环保在其中发挥的显性或隐性作用。
从清洁生产方式转变,新能源利用模式以及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等角度来看,环保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而随着环保事业的纵深递进,剩下的多是“疑难杂症”,“顽疾”,技术和设备,或者解决方案的“高大上”属性直接定调高端产能和新兴产业,无可厚非。
作为朝阳产业,环保越来越“接地气”是事实,也正在经历着环保设备商业化、民用化的必要过渡。所谓的“环保经济”带起了、、、太阳能热水器、地热供暖、餐厨垃圾破碎机、智能扫地机器人等诸多设备的“登堂入室”,一次次刷新家居标配清单。
消费升级态势有目共睹,“走出去”的步伐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以“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其中与环保的关系千丝万缕。就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光环保参与的生态旅游、光伏扶贫、绿色农产品入市以及生态种养模式创新等板块,就足以好好说道说道。
众所周知,前三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了放缓期,变因较多,内部环保压力也没有松懈过,在这样的情势下能够顶住压力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有多方面原因。也能侧面印证,我国调整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可行性。
此前,环保在线就曾分析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竺效教授团队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全国284个地级市环境执法案件数持续增加,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各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呈持续上升趋势】。(详见:)
在这里,再梳理一下,研究调查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有所提高的,虽然并不太明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受到的环保执法影响更小一些,“小、散、乱、污”始终是处于环保风暴核心位置的对象。
其实目前来说,更为急迫的是如何处理好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与新兴、绿色产业之间的关系。按照业界的说法,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可以归为几类:互动、互补、融合、协同、嵌入、演化。
互动,简单来说就是“你我都获利”,在互相扶助的基础上共同升级。比如新兴产业需要资金,传统产业提供资金并且获得产业升级的动能和辐射作用。
互补,也就是总有那么一个环节双方能挂钩。说白了,传统产业成熟,新兴产业有朝气,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你好我好大家好”。
融合,很典型的一种就是水泥窑协同处置,目前行业的佼佼者其实很多都是传统水泥窑企业。当然,兼容并购的融合,跨界的参与也可以归于此类。
协同,与互动有点像,比之合作力度更深一点,通常需要一定的相似性,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构成产业链的机会更多。
嵌入,相较于融合这种关系,更偏向于一种产业链新组合方式。也就是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本身的一种升级换代。比如汽车尾气这种空气污染,燃油车企应该是首当其冲的环保执法对象,而目前很多车企内部都分出了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板块。
演化,与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不同,这种关系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宣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转型成功。
当然,环保人挺希望看到企业都打上“能耗低、效率高、污染少”的标签,不过这个过程应该会比较漫长。而在此期间,环保政策和标准会更加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将更加完整,环保执法体系会更加健全,环保市场会更加规范。
“你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市场就需要你”,把握市场机遇,坚定优势发展和品质竞争是关键。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升级源于人们对品质,对“美”的无止尽追求。这也决定,生产和生活方式要跟上“换代”脚步,融入“绿”底色、多元发展的新浪潮。